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。
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里属于 “痹症” 范畴,更偏向于 “脊痹”“肾痹”。中医认为,其发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,肾精亏虚,阳气虚弱,风寒湿邪趁机侵入人体,导致气血运行不畅,经络阻滞,筋骨失养,久而久之便引发脊柱僵硬、疼痛等症状。
因此,治疗时应从补益肾精、扶助阳气入手,以温肾通络、祛风除湿为辅。
先来分享一则医案
有位男性患者,45 岁,姓刘。
半年前,他开始出现腰背部疼痛,早上起床时脊柱僵硬得厉害,活动半小时后才能稍微缓解。起初以为是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劳损,没太在意。
可没过多久,疼痛逐渐加重,连转身、弯腰都变得困难,晚上睡觉时常常因为疼痛醒来,而且特别怕风怕冷,天气转凉时症状会更明显。
去医院检查后,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。
考虑到西医治疗的副作用,他决定尝试中医调理,希望能从根本上改善病情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首诊时,患者腰背部疼痛剧烈,脊柱活动明显受限,不能长时间站立或久坐,全身乏力,精神状态较差。沟通后得知,他不仅怕风怕冷,还伴有腰膝酸软、夜间尿频的情况。
观察患者脉象沉迟,舌质淡暗,苔白腻,判断为肾阳不足、风寒湿阻。
当时为他开了一个方子,配伍十分精妙:
熟地黄、杜仲、鹿角胶、干姜、桂枝、麻黄、制附子、独活、牛膝。水煎服
服药 15 剂后,患者反馈腰背部疼痛有所减轻,早上起来的僵硬感也缓解了一些,但仍有怕冷的症状。
于是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,续药 30 剂。这次服药后,患者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,脊柱活动恢复正常,不怕风怕冷了,腰膝酸软和夜间尿频的情况也明显改善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个方子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?
从医案中能看出,这位患者的根本病因是肾阳亏虚,风寒湿邪入侵。
肾主骨生髓,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。肾阳不足,就无法温煦筋骨,抵御外邪的能力也会下降,风寒湿邪便会趁机侵袭,阻滞脊柱经络,导致疼痛、僵硬。
患者怕风怕冷、腰膝酸软、夜间尿频,都是肾阳不足、寒湿内停的典型表现。
所以治疗时要兼顾两点:一是温补肾阳,二是祛风除湿通络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再来分析方子的配伍
熟地黄、杜仲、鹿角胶、干姜、桂枝、麻黄、制附子、独活、牛膝
【熟地黄】能滋阴补血、益精填髓,为补肾的常用药,可改善肾精亏虚导致的筋骨失养。
【杜仲】和【牛膝】搭配,能补肝肾、强筋骨、通经络,尤其擅长缓解腰背部和下肢的疼痛僵硬。
【鹿角胶】温补肾阳、益精血,能增强肾阳对筋骨的温煦作用。
【干姜】和【制附子】配伍,是温阳散寒的经典组合,能驱散体内寒湿,振奋阳气。
【桂枝】和【麻黄】可帮助阳气运行,疏通经络,让寒湿从体表散去。
【独活】善于祛风除湿、通痹止痛,尤其针对腰背部的风寒湿痹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整个方子看似简单,却各司其职,既补肝肾、强筋骨,又能祛风除湿、通络止痛,配伍十分融洽。
强直性脊柱炎在生活中并不少见,如果你也有腰背部疼痛、脊柱僵硬、怕风怕冷、腰膝酸软的情况,记住两点:温补肾阳,祛寒除湿,这也是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常见思路。
最后提醒大家,任何疾病都需结合年龄、病程、症状等辨证用药,切不可照搬经方使用,调理过程中也需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组方。
祝各位健康顺遂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